来源:金融时报
记者:赵萌
进入7月,银行理财的“年中考”正式交卷。
普益标准数据显示,截至今年6月底,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31.22万亿元,较年初增加5.22%。“可以说,银行理财市场以实际表现打破了此前对于‘年中规模缩水’的担忧。”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在接受《金融时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。
市场普遍关注,下半年银行理财市场走势如何?
记者综合多位专家观点发现,“喜忧参半”将是下半年银行理财市场主旋律。
站稳31万亿元大关
“上半年银行理财规模较快增长,主要受多方面因素推动。”娄飞鹏分析认为,一是债市走牛带动固收类产品收益回升,资本市场回暖,“固收+”产品保持较高的收益率,吸引投资者;二是银行存款利率下行,与理财收益形成利差,促使资金从储蓄转向理财;三是银行理财公司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创新,丰富产品供给。
除了规模高增外,理财产品上半年还经历了业绩表现分化。Wind数据显示,占比97%的固收类产品中,纯固收类年化收益率2.84%,现金管理类产品近7日年化收益率1.43%,均高于同期存款利率。
而权益类理财产品的收益呈现出明显的波动。在今年2月,权益类理财产品收益达到年内高点,近1个月平均年化收益率高达22.08%;随后在3月和4月,收益率出现了大幅下跌;直到6月才迎来回暖,近6个月和近1个月平均年化收益率分别回升至5.51%和13.83%。
稳规模、稳净值压力持续
纵观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,曾经“高收益、低波动”的商业模式如今正面临巨大挑战。银行理财稳规模、稳净值的压力日益凸显。
今年,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出现了大规模下调的现象。仅在6月,就有上百款理财产品发布了相关下调公告,甚至部分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已经低于同期存款利率。
“银行理财的新发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呈现出持续下行的态势,且目前这一下行趋势仍未结束。”华源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廖志明分析认为。
专家普遍表示,规模稳增背后,收益率持续下行、业绩比较基准大面积下调,正成为银行理财行业面临的共同挑战。
理财公司纷纷向权益市场求解
展望下半年,银行理财市场表现将如何?
“银行理财市场下半年将面临降息压缩收益与估值整改的双重压力。”娄飞鹏表示。目前来看,不少理财公司开始从产品、策略两个方面应对挑战。
在产品创新方面,不少理财公司主打低波稳健与多元主题并进。例如,光大理财加大“稳健低波”产品发行,定位平衡收益与波动;建信理财以存款、存单、短债为主要资产,采用持有至到期策略控制回撤。招银理财、中银理财推出按月/季分红产品,满足流动性需求。
面对收益压力,理财公司纷纷向权益市场求解,通过增加权益、衍生品等配置增厚收益。但在实际推进中仍面临诸多现实挑战。
“由于部分投资者缺乏对权益市场的深入了解,风险偏好依然偏低,更倾向于选择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等稳健的投资品种。”娄飞鹏表示。
值得一提的是,部分业内人士对于银行理财规模持乐观态度。
廖志明预计,今年二、三季度银行理财规模可能会有所增长,但到四季度规模将趋于平稳,全年规模增量可能不及去年,甚至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可能低于3年期或5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银行理财“年中考”交卷!》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