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夕|古风里的祥瑞:并蒂莲与持莲童子

七夕|古风里的祥瑞:并蒂莲与持莲童子

hyde014 2025-08-29 装修常识 3 次浏览 0个评论

七夕之夜,自古便是乞巧寄情的浪漫时节。除了牛郎织女的传说,还有一种文化意象——莲花与童子纹样,悄然贯穿了七夕的民俗与艺术,成为连接宗教信仰、民间祈愿与文人雅趣的独特符号。纹样是文明的密码,承载着古人的信仰与情感。

七夕|古风里的祥瑞:并蒂莲与持莲童子

宋《白地黑彩绘持莲童子纹梅瓶平面图》局部

莲花童子纹样,融合了佛教的纯净与世俗的祈愿,在七夕这一充满诗意的节日中,演绎出从宗教到民俗、从宫廷到市井的丰富叙事。

【双头莲】

荷花盛放于六七月间,正逢七夕,因此很自然成为这一节令的代表物象——四百余年后的康熙帝仍赋有《七夕观千叶莲》一诗。“花开堪折直须折”,北宋徐铉就曾在七夕两度折荷,既有《奉和七夕应令》中“醉折荷花想艳妆”的酣畅,也有《驿中七夕》里“水馆折莲花”的孤清。相较于孟浩然“谁忍窥河汉,迢迢问斗牛”的异乡寂寥,徐铉手中那一枝荷花,似乎多了一分相伴的温情。

七夕|古风里的祥瑞:并蒂莲与持莲童子

宋元《磁州窑持莲童子纹梅瓶》

【化生儿】

芳心密与巧心期,合欢树上枝连理。双头花下,两同心处,一对化生儿。

——宋 · 无名氏《九张机》

佛教净土思想传入中国,可追溯至东汉末年。彼时,宣扬阿弥陀佛信仰的经典已陆续传入中原。净土,乃阿弥陀佛所居之圣域,其在大乘佛教中地位崇隆。据不完全统计,现存大乘经典中约三分之一含有赞颂阿弥陀佛的内容。盛唐时期僧人怀玉曾咏:“清净皎洁无尘垢,莲华化生为父母。”其中“莲花化生”被视为往生阿弥陀净土的核心途径之一,图像多表现为童子自莲中显形。这一意象在净土信仰中的地位,堪比阿弥陀佛在佛典中的重要性。

七夕|古风里的祥瑞:并蒂莲与持莲童子

清《和合二仙中的持莲童子纹》

【磨喝乐】

莲花童子也有“持荷童子”和“摩喉罗”、“磨喝乐”等称呼。磨喝乐常见于宋人笔记,是七夕节的重要节物之一。其名源于佛教音译,故亦有“摩侯罗”“摩㬋罗”“魔合罗”“磨合罗”“摩诃罗”等多种写法。学者对其来源已有诸多考证,然而在宋代世俗语境中,磨喝乐已逐渐脱离原本的宗教含义,演变为天真烂漫的童子造型,既是七夕祭祀所用之节令供物,也是流行于市的民间玩具。

《东京梦华录》载:“七月七夕,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、州西梁门外瓦子、北门外,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,皆卖磨喝乐,乃小塑土偶耳。”这些土偶往往以雕木彩装栏座为基,或以红纱碧笼罩饰,亦有镶缀金珠、象牙、翡翠者,一对价格可高达数千钱。“禁中及贵家与士庶为时物追陪”,无论是宫廷、贵族,抑或寻常百姓,皆以此物为七夕应景之珍。节前,内庭与显贵之家皆陈设摩睺罗。修内司例进十桌,每桌三十座,大者高达三尺,或为象牙雕镂,或以龙涎佛手香制成,皆装点以金珠翡翠。其衣冠、首饰、佩饰乃至手中所持玩具,均以“七宝”精心制作。

元  佚名 《夏景戏婴图》(局部) 台北故宫博物院

“七夕前三五日,车马盈市,罗绮满街”,时人喜折未绽之荷,巧手制作双头莲,持之游玩,路人皆赞叹喜爱。小儿亦买新荷叶执于手中,仿效磨喝乐之姿。是日儿童皆着新衣,“竞夸鲜丽”,装扮如摩睺罗一般可爱。这一风俗随宋室南渡亦流传至江南地区。我们或可在宋代婴戏图中常见执荷童子的形象——究竟是源于“化生”习俗,还是摹自磨喝乐,已难以截然区分。

定窑童子持荷枕 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馆藏

元 白玉巧雕执荷童子 台北故宫博物院

起初,“化生”与“磨喝乐”各有渊源,但随着时间推移,至南宋时二者已渐融合,甚至可互相指代。杨万里《谢余处恭送七夕酒果蜜食化生儿二首·其一》中写道:

踉蹡儿孙忽满庭,折荷骑竹臂春莺。巧楼后夜邀牛女,留钥今朝送化生。节物催人教老去,壶觞拜赐喜先倾。醉眠管得银河鹊,天上归来打六更。

由此可见,因造型与寓意相近,至迟在南宋,“化生儿”与“磨喝乐”已可混用。因磨喝乐多以泥塑制成,故也俗称“泥孩儿”。《武林旧事》称其“号摩㬋罗”,有极精巧而饰以金珠者,价值不凡。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亦载鄜州田氏所作泥孩儿“名天下,态度无穷”,京师工匠仿效之,而不能及。泥孩儿虽平日无用,却在七夕节间特别畅销。开封诸多街市皆有其踪,造型大小不一,加饰男女衣物,价格不菲,精美者甚至镶金缀珠,堪称奢侈。

富家以精美泥偶祈愿子嗣绵延,而在社会另一面,南宋许棐《泥孩儿》一诗,却写出贫家婴儿被弃于桥巷之间的悲惨现实:

牧渎一块泥,装塑恣华侈。所恨肌体微,金珠载不起。双罩红纱厨,娇立瓶花底。少妇初尝酸,一玩一心喜。潜乞大士灵,生子愿如尔。岂知贫家儿,呱呱瘦于鬼。弃卧桥巷间,谁或顾生死。人贱不如泥,三叹而已矣。

诗中富贵之家的“泥孩儿”与贫户中真实婴儿之命运形成尖锐对照,深刻折射出南宋社会贫富悬殊、人不如泥的悲凉现实。

七夕的星河依旧璀璨,莲花童子纹样早已超越节令的局限。一枝并蒂莲,一对化生儿,一件磨喝乐——看似微小的物象,却承载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、对子孙绵延的祈愿,乃至对生死净土的思索。它们如七夕的星光,照亮了历史中那些细腻而深远的文化脉络。它们提醒我们:文明正是在这样的融合与再造中,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。

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七夕|古风里的祥瑞:并蒂莲与持莲童子》

每一天,每一秒,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!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
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3人围观)参与讨论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